捷克国家银行追随ESMA限制向零售客户提供差价合约交易

政策背景

金融市场复杂又多变,差价合约交易风险不断显现出来。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即ESMA首先采取行动,对差价合约交易进行限制。之后,捷克国家银行也就是CNB跟着做,也决定限制向零售客户提供差价合约即CFD交易。这样,一场保护零售客户的行动就开始了。

近年来 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出现 差价合约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零售客户参与进来 却不知道背后风险极大 在这种情形下 ESMA和CNB的举措很有必要

差价合约介绍

差价合约是一种合约。它存在于买方和卖方之间。其结算依据是资产现行价值与平仓价值的差价。要是差价为正,那么卖方要付给买方。要是差价为负,那么买方要付给卖方。它属于金融衍生工具。能让交易者从标的资产价格涨跌里获利。常被用于市场投机。

比如,要是标的资产是股本,那它就会变成股本衍生工具。交易者即便不拥有股本,也能够参与股价投机。只是,这种交易方式存在着多种风险。它有可能带来收益,也有可能带来巨大损失。

主要交易风险

差价合约有个明显风险。就是损失概率非常高。数据表明。去年年初欧洲零售客户里。高达89%的账户出现亏损。就算客户盈利。利润也会因为收费而降低。这就意味着。多数参与差价合约交易的零售客户。很难真正从中赚到钱。

差价合约存在杠杆放大问题。杠杆有可能增加客户利润。然而一旦对价格变动估计失误。就会显著加剧损失。有些客户甚至不清楚杠杆会使他们的损失达到本金几倍。在全然不知的情况下面临巨大风险。

潜在交易问题

差价合约持有人需面对多种风险。比如追踪误差风险,它会致使交易和预期出现偏差。还有对手方风险,这可能使客户遭遇交易对手无法履行合约的状况。另外,高杠杆会让风险大幅增加。

投资人还面临一种可能性。即会被斩仓(强制平仓)。在价格朝着预期方向走之前就会如此。当市场波动比较大的时候。客户的账户可能会被迫结束交易。在其预期的行情来临之前就结束。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监管前的情况

在ESMA对差价合约交易加以限制前,CNB收到了数十起投诉。投诉来自外国交易商的受害客户。这些投诉反映出,差价合约交易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零售客户利益。

零售客户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这种情况下他们易受误导。进而会盲目参与差价合约交易。结果常常遭受损失。而这些受害客户进行投诉。这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

监管后的改善

依据欧洲证券及市场管理局的数据,2018年8月对差价合约交易加以限制后,情形显著好转。比如说,负余额的客户账户数量降低了将近七倍。这说明监管举措发挥了积极功效,切实保护了零售客户的权益。

虽然 CNB 没有彻底禁止投资差价合约。但它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保护零售客户。像限制杠杆。防止出现超过初始存款的损失。这些措施给零售客户构建了一道防线。

大家认为监管部门对差价合约交易加以限制。这能否从根本上防止零售客户遭受损失?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出看法。也请为本文点赞并分享!

作者头像
tp官方正版创始人

tpwallet官网下载

上一篇:IOS的备份、恢复和升级:TFTP与FTP方式的介绍及局限
下一篇:今日上市!金泰克SSD新品速虎TP3500 SE性能突破,堪称小钢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