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能源互联网建设遭遇着诸多方面的挑战,比如信任方面以及市场机制方面等。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也许能成为破局的关键所在。二者在理念上的契合,是很有看点的。
区块链技术特点
区块链技术具有多种特性,如去中心化、透明、公平、公开等。以比特币的应用为例,它无需中心机构管理,交易过程对参与者透明,交易信息公开可查,且无一方能单独操控,这些特性为其在多种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这些特性对能源互联网意义重大。能源互联网也追求去中心化,比如一些分布式能源的管理,不再过度依赖传统大型中心机构,而是让各个能源生产和消费节点都能平等参与。
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安全性较高。以以太坊为例,它的智能合约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这使得在处理能源交易数据时能够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与能源互联网确保能源交易准确、稳定的目标是相契合的。
能源互联网理念
能源互联网注重平等。以往,能源的供应与消费有着显著的界限,消费者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如今,分布式能源得以发展,例如一些居民自家安装的太阳能板进行发电,这些居民既充当着生产者的角色,又充当着消费者的角色,这就好比把原本金字塔型的能源供应转变为扁平的多节点网络。
另外,能源互联网注重市场化与金融化平台的构建。比如德国的一些能源社区,它们在积极地对能源进行本地交易方面进行探索,期望能构建起本地的能源市场机制。而这与区块链能够建立起公平开放的市场机制是一样的,因为区块链能够记录每一笔能源交易,从而保障交易的公正性,也能推动金融产品在能源领域的交易。
两者理念的契合
二者均以去中心化思想作为核心。在丹麦,部分地区的社区与小型风电场展开合作,从而构建起了分布式能源网络,这种方式与区块链去除中心化控制的理念是相符的。无论是在能源的供应方面,还是在交易过程中,只要加入到这个网络当中,就能够拥有平等的地位,例如每个风电节点都能够与其他能源节点实现互联互通。
从市场机制角度来看,两者的契合还体现在对金融创新的促进上。在一些国际能源交易过程中,当大型能源公司与小型能源供应者进行交易时,常常由于第三方的参与而使得交易效率低下,并且导致成本上升。而在区块链的环境下,去第三方的交易方式能够改善这种状况,从而为能源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撑。
应用案例
2016 年 5 月在北京成立了全球首个能源区块链实验室。这体现了我国在能源区块链方面积极探索所取得的成果。该实验室的目的是挖掘区块链技术在能源领域的潜能,同时整合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
还有能链科技推出的碳票项目等。在该项目中,基于区块链的平台可以实现碳资产开发的高效协作,把各个参与方纳入一个可信的账本体系。凭借区块链的技术特性,完成了数据传递这一流程,也完成了评审互动等多个流程,开创了碳资产开发管理的全新模式。
面临的挑战
区块链技术虽然潜力巨大,但其自身仍处在发展阶段。到目前为止,它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案例不多,规模也不大。例如,有些小型的能源区块链项目,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遭遇了技术难题,诸如数据传输的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实际运营经验的缺乏是一个大问题。一些新的能源区块链项目,因为没有可参照的成熟模式,所以在市场推广方面遇到困难,在经济成本核算方面也遇到困难。如何盈利以及如何获得更多用户支持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展望
技术在不断发展,区块链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研发人员能够参考互联网金融等领域中区块链的成功经验,以解决技术难关。
管理部门要加强引导,同时给予政策支持。比如制定相关的规范以及标准,对更多的能源企业进行鼓励,促使它们尝试,进而推动区块链技术在能源互联网这个大体系中蓬勃发展。
你认为区块链技术在能源互联网领域被广泛应用并达到成熟状态需要多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