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举办“洗钱新风险与反洗钱新应对”线上公益反洗钱培训,其意义极为重大。当下,洗钱的方式在持续更新,金融诈骗也呈现出各种新花样,反洗钱工作遭遇了诸多新的挑战。而这一培训就如同在这场反洗钱的“战争”中召开的一场“战略部署会”。
洗钱的新动态与风险
当下,全球洗钱的新动向受到了广泛关注。利用比特币等虚拟货币进行洗钱的行为,以及借助其匿名性进行跨境转运资金的行为,都非常猖獗。此外,在跨境贸易、赌博、地下钱庄、聚合支付等场景中,也存在被用于洗钱的情况。一些聚合支付平台以某种旗号为掩护,却为赌博等非法经营活动提供了资金结算的通道,这不但破坏了金融秩序,还损害了大众的利益。早在 2013 年,监管部门就针对比特币的风险发布了通知,对相关服务进行了限制。洗钱方式的不断变化,使得反洗钱工作变得越来越艰难。
洗钱活动具有多样性和隐蔽性,这使得反洗钱的风险加大。虚拟货币是其中一种新的手段,而在更多常规领域,违法者也会趁机钻空子。以地下钱庄为例,它长期处于隐蔽状态,其运行过程复杂,难以被察觉,这些情况都对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了威胁。
反洗钱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2019 年的数据显示,有 319 家机构遭到了反洗钱的行政处罚。这些机构涉及银行、信用合作联社、保险、证券、支付公司等。处罚的原因大多集中在客户身份的识别方面、可疑交易报告的报送方面以及违反规定等方面。当下,金融行业的监管机构在反洗钱工作上投入了高成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客户身份识别的效率较低,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监管成本比较高,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数据不同步且不共享等情况,这些都对反洗钱工作的深入开展形成了束缚。
当前的反洗钱工作如同在诸多锁链的束缚下艰难前行,很多时候都只能进行事后的补救。已出现的问题显示,仅仅依靠传统的手段是很难达成理想的反洗钱成效的。各个机构内部的防洗钱体系或许存在着漏洞,并且机构之间又缺乏沟通,这样就容易让洗钱者寻找到可乘之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金融诈骗与反洗钱关联
何红滢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存在的诈骗活动,是以往网络金融诈骗的延续。这些诈骗活动通常都伴有洗钱行为。反洗钱工具能够监测并阻断资金链,这成为防控诈骗的必要手段。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诈骗分子借助人们对疫情的关注心理,更容易达到他们的目的。
以口罩等防疫物资诈骗这种情况为例,骗子一旦收了款,就会立马利用洗钱的方式把钱变得干净。正常的商家在进行合法交易时,资金的流向是很清晰明了的,然而诈骗款在洗钱手段的作用下,其去向就很难被找到。这充分体现了在疫情期间把反洗钱工作做好是非常迫切的。
区块链技术在反洗钱工作中的潜力
业内专家觉得应当把区块链技术当作突破口。陈钟觉得区块链有这样的作用,它可以成为监管者与被监管对象之间的数据共享库,从而打破壁垒。同时,它还能够将交易数据的子集实时分享给监管者。并且,它可以实现包含监管的业务模式,借助智能合约来实时验证交易。
区块链应用能够改变反洗钱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金融交易要是通过区块链来进行的话,其过程就会变得透明,并且难以被篡改。在金融机构的验证、交易以及审计等环节,如果将区块链引入其中,那么凭借规则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就能够让洗钱行为暴露无遗。
从事后监管到实时按需监管的必要性
过往的事后监管在应对新的洗钱风险时存在滞后的情况。需要从“事后监管”转变为“按需”以及“即时”监管。如此一来,能够在洗钱行为发生的时刻或者即将发生之际进行阻止,而不是等到危害已经形成之后才去处理。
就如同小偷已经进入屋内偷了东西后才被察觉,与在自家门口就将小偷拦住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实时且根据需求进行的监管,能够提升整个反洗钱工作的效率,降低洗钱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所导致的损失。
金融机构与监管机构的合作与创新
在反洗钱工作里,金融机构与监管机构的合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金融机构需要主动地去配合监管方面的需求,在对客户身份进行识别以及对交易进行监测等诸多方面持续进行创新。同时,监管机构也应当依据实际的状况,灵活地对监管政策以及监管手段进行调整。
不同的金融机构有着各自的优势,这些优势各不相同。倘若能够在监管机构的协调之下进行协同作战,那么反洗钱的网络将会变得更加严密。就好像一个交响乐团一样,每个乐手在指挥的引领下,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够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你对于区块链技术在反洗钱工作里的应用有着怎样的看法?期望大家能够点赞,能够分享,并且能够积极地进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