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行新推出的数字货币首次用于交通补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央行数字货币的内测情况,相关信息慢慢被披露,而它未来可能带来的影响还不清晰,这不禁让人感到既期待又好奇。
发放方式明确
央行计划在五月,通过交通补贴形式向苏州相城区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员工派发数字货币。相城区要求员工在四月安装数字钱包,五月份工资中的交通补贴将有一半以央行数字货币形式发放。以每月一千元的交通补贴为例,其中五百元将作为数字货币存入员工账户。
内测情况曝光
4月14日晚,网络上流传出一张央行数字货币在农行账户测试的照片。从农行数字货币钱包的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功能与银行电子账户的日常支付管理类似,包括扫码支付、汇款、收付款、碰一碰等常规操作。不过,据与央行关系密切的人士透露,测试仍在持续进行,请大家以官方公布的信息为准。
测试范围与部门
据消息透露,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正于深圳、雄安、成都、苏州四地进行试点。国有大行员工表示,各银行对接央行数字货币项目的部门各有不同,涵盖支付清算、运营管理、网络金融等部门。这些测试主要在内部展开。此外,他们还在特定商业环境中进行了实验。
与移动支付的影响
我国在移动支付方面走在了前列,尤其在疫情当下,这种无需接触的特性显得尤为突出。但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开始面向个人用户,这可能会对现有的移动支付市场带来变化,这一点还需进一步观察。以微信和支付宝为例,用户们是否会更倾向于使用数字货币来进行支付?
官方态度及推进
4月10日,央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透露,数字货币的研发正按既定计划有序推进。在此前,央行会议特别指出,加强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并明确表示全力支持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同时积极推动现金流通体系的变革。这些行动充分体现了官方在数字货币发展上的坚定态度。
上线预期与规模
中信证券指出,央行数字货币年内推出可能性较大,预计会朝着万亿规模的中长期目标迈进。银行科技项目的测试周期大概在半年到一年之间,央行在3月也推出了加速研发的措施,所以年内上线可能性较高。我国M0货币总量大约是8.3万亿,央行数字货币将作为M0的一部分来替代,预计投放量会达到万亿,但具体投放量会受客户使用习惯和技术条件的限制。
您认为我国央行推出的电子货币能否完全取代纸币和现有的移动支付方式?若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启发,欢迎点赞并积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