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人们开始关注如何让老年人安心养老。在这方面,上海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它很好地满足了超大型城市的养老需求。
社区嵌入式养老的诞生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上海推行了社区养老的试点项目。众多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得以成长。其中,长者照护之家等模式逐渐显现,随之“社区嵌入式养老”这一理念应运而生。这一理念的出现,标志着养老方式的创新。它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养老,避免了他们远离日常生活。养老地点通常靠近他们居住的地方,比如长者照护之家可能设在社区居民楼的一二层,方便老人出入和亲友探访。
政策对社区嵌入式养老的支持
上海对社区嵌入式养老给予了大力支持。《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2019-2022)》明确了“两个翻番”的目标。民政部门的相关文件要求社区内设立养老机构。上海还发布了众多文件,对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提出了全面要求。这些政策对设施的功能、定位等有明确规范,从制度层面确保了建设、服务、人员等方面的规范有序发展。
长护险对社区嵌入式养老的助力
长护险政策的优化对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大有裨益。此类养老机构投资不高,社会资金投入意愿强烈。观察供给端,不同区域的运营方式各异,部分地区的养老院床位周转并无硬性规定。这导致运营成本降低,但同时也可能引发一些问题,如床位周转的灵活性减弱。然而,长护险政策提升了老年人支付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能力,使得更多老人得以享受这一服务。
邻避效应影响
社区里设的养老机构在开始建设和运营之前,比其他类型的机构更容易引起周围居民的反对。这主要是因为养老机构可能会建在居民楼附近。以前那里是居民们宁静的居住地,现在却要建养老机构。这让一些居民担心养老机构会带来噪音等问题,影响他们的生活。他们还可能担心养老机构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当。尽管这些担忧并无根据,但确实对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初期造成了影响。
协作机制构建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床位不足等问题,我们设立了长者照护之家与床位充足的养老机构之间的协作模式。若社区内的养老机构床位已满,或有老人有特殊需求,我们可以向其他养老机构寻求备用床位。比如,某个社区的长者照护之家因临时接收了孤寡老人导致床位紧张,便将后续有需求的老人们推荐给了合作的养老院,以确保他们的养老需求得到满足。
养老行业政策制度完善之路
纳入政府基本养老机构管理体系的社区养老机构,其价格由政府制定并实施成本审查。至于那些非基本保障的社区养老机构,运营方应享有更广泛的定价自主权。例如,民办养老机构若能通过市场化手段合理调整价格,便能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这顺应了当前的价格改革潮流,对养老行业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这种养老方式在我们所在的城市是否适用?欢迎大家踊跃发表意见,参与讨论。同时,也希望各位能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